返回

让你收破烂,你收到传国玉玺?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128、李世民获得假书!洛风手里的才是真迹!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可这整篇兰亭序,就是没有那一份强烈的情感和意境,完全有形无意。

    不过系统的提示,也让洛风无比的疑惑,临摹本怎么就无可估价了?

    难道说?

    比真迹还要值钱吗?

    这就太扯了吧?

    天下的书法文物当中,哪里有什么临摹本超过真迹的?

    所以说,洛风才说,这个兰亭序,真的是大有问题.....

    很快,洛风一个字一个字的观看着...欣赏着....

    想要从中,看出来一些端倪。

    “这书法行云流水,以中锋为主!”

    “刚柔相济!”

    “的确是王羲之的书法特点!”

    “而且手法老练,写出了自己的东西,不像是刻意模仿王羲之的特点!”

    “真是太奇怪了!”

    洛风摸着下巴,真是一个百思不得其解啊。

    而且那直播间外面,一群书法家听着洛风的这些解释,其实也开始迷糊了。

    “这个年轻人,倒是对书法的了解,堪称大师了!真是难得啊,这么年轻,就有这样的造诣!”

    “能看出来这些,这个人的水平,也是能进入全国前二十了吧?”

    “那当然能的,在座的各位,有几个人能这么快看出来问题?”

    “其实他说的我也很疑惑,虽然说意境上,的确相差甚远,但是只看笔法的话,完全又没有刻意模仿的痕迹,王氏笔法的特点很明显!”

    “那么李会长,有没有一种可能,这就是王羲之的后人?练笔之作?”

    “有可能,不是很清楚!”

    这一帮书法家,想了想,最终的结果还是倾向于王羲之的后人练笔之作。

    其实洛风也往这方便想过....

    但是看到那结尾处的时候,洛风就把这个想法直接抛开了。

    这份兰亭序,一共印章就有几十个。

    其中有很多都是东晋时期名家留下的印章,也有王羲之本人的落款。

    如果是王羲之在兰亭聚会上写的,那么这些印章就有点假....那时候交通很不方便,这么多名人聚集在一起本来就不容易。

    不可能给你回家后,重写一遍?你到处送去?然后给你加盖印章吧?

    所以说,这些印章就太刻意了。

    “咦!”

    洛风此刻聚精会神的看了看,盯着一个印章,仔细看了看,一下子就脑袋靠了过去,想要看得更清楚。

    “小洛,怎么了?”古三通好奇的问道。

    “这是....这是智永大师的印章!”洛风见此,立马哈哈大笑了起来,“我现在明白了,我现在明白了....”

    看见洛风大笑,古三通疑惑了一下,随即开口问道:“智永和尚?”

    古三通哪里不知道这个人呢。

    智永和尚俗名叫王法极,会稽人,生活在南朝陈朝末期到隋朝初期,是大名鼎鼎的王羲之的7世孙。幼年时期饱受战乱的困扰,不得不跟随家人出家,后来云游四方,最后长住永欣寺(原名云门寺)书阁,深居简出,苦学书法30年。

    由于是王羲之的后人,智永遗传了祖先的优秀基因和天赋,悟性很高,再加上勤学苦练,终成一代书法大师。隋唐年间学习他的书法的人不计其数,智果、辩才、虞世南等书法大家都是他的得意门生,他们把智永誉为“书法奇才”。

    “是的,就是这个和尚,王羲之的七世孙!”洛风点了点头,笑容逐渐扩大,“这份兰亭序,是真迹!”

    这句话。

    直接让在场的人,都为之一惊。

    “兰亭序可以说是王家的传世之宝!”

    “到智永和尚这里,已经是第七代了!”

    “王家的书法大家很多,除开二王,那么有名的就是智永和尚了!”

    “兰亭序的真迹,也一直被智永和尚收藏,去世的时候,才交给了弟子辩才!”

    “但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!唐朝很多人都对书法情有独钟,尤其是王羲之的墨宝!”

    “唐太宗先后三次,请辩才去京城,询问兰亭序的下落!”

    “但是辩才就装傻充愣,不知道兰亭序的下落!”

    “李世民就想了一个不光明的手段,把兰亭序诓骗了过去!”

    “这事情被大画家阎立本记录了下来,也就是《萧翼赚兰亭图》!”

    “但是现在看来,辩才不是真的愚蠢被李世民骗了,而是另想手段,把一份临摹本交上去了!留下了真迹!”

    听到这里,张少伟还是不解,到:“不对啊,兰亭序是纸本,这一篇不过是绢本,对不上啊!”

    洛风笑了笑,拿起来这东西,“不设绢本的话,怎么能骗得过李世民?张老师不知道一句话,真亦假假亦真!唐太宗认为绢本是假的,可实际上,真迹就藏在这绢本当中.....”

    “也就是说,真正的兰亭

128、李世民获得假书!洛风手里的才是真迹!(3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